肌少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
2025-07-18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
肌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及日常生活。肌少症在身体上表现在肌肉质量的减少、上下肢肌肉体积的萎缩;肌少症呈现肌肉无力,如握力下降,无法提重物、上下楼梯变得困难;活动能力下降、如走路变慢、平衡能力变差、容易疲劳等,甚至跌倒风险增加等。那么如何及时预防和干预呢?
一、运动锻炼
运动干预可以通过抗阻(力量锻炼)与有氧训练结合,进行有效的干预。
第一,抗阻运动。抗阻训练可刺激肌肉生长激素分泌,延缓肌肉流失,改善身体功能。研究发现,每周2-3次,每次25-60分钟,中等强度(如自身体重练习、举哑铃、弹力带训练等),持续8-12周的抗阻运动可显著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。第二,有氧运动。可以通过步行、游泳、太极拳、健身舞等方式,每周3次,每次30-45分钟,增强心肺功能与肌肉代谢。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结合,可形成良性循环,提升整体运动能力。第三,平衡与柔韧性训练。单脚站立、瑜伽等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,多项研究表明,规律柔韧性训练可使关节活动范围提升10%-20%。一项针对60岁以上人群的试验显示,12周柔韧性训练后,坐位体前屈成绩改善30%,跌倒风险降低18%。总之,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肌肉与结缔组织的弹性,提高神经肌肉的适应性,增加关节滑液分泌与润滑,改善关节活动度,减少肌肉僵硬,降低跌倒风险。每周进行至少2-3次,每次10-15分钟,覆盖全身主要肌群。每个拉伸动作重复2-4次,静态拉伸保持20-30秒。
二、营养补充
第一,营养干预。补充足量的蛋白质与关键营养素。研究显示,健康老年人每日需1.0-1.2克蛋白质/千克体重,而肌少症患者需1.2-1.5克蛋白质/千克体重,严重营养不良者可增至1.5克蛋白质/千克体重以上。种类可以优先选择乳清蛋白、鸡蛋、鱼类、瘦肉、豆类及制品,富含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,促进肌肉合成。第二,补充维生素D与n-3脂肪酸。通过晒太阳(每日15-30分钟)或补充剂维持血清25(OH)D浓度≥50纳摩尔/升可增强肌力。深海鱼类(如三文鱼)、海藻等富含n-3脂肪酸,可改善肌肉蛋白合成与运动能力。第三,抗氧化营养素与膳食多样性。增加深色蔬菜、水果、坚果的摄入,补充维生素C、维生素E及硒,减少氧化应激对肌肉的损伤。对于素食者,需通过蛋奶、强化食品或补充剂补充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。
三、生活方式调整与疾病管理
第一,避免久坐与规律作息。减少每日久坐时间,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;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,维持肌肉代谢平衡。第二,控制慢性病与炎症。积极治疗糖尿病、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,控制慢性炎症(如使用抗炎饮食或药物),防止肌肉分解代谢加速。第三,定期监测与早期筛查。 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通过握力测试、步速测量或DXA(双能X线吸收法)检测肌肉质量,早期发现肌少症风险。
总之,老年人预防和干预肌少症需要结合营养、运动、生活方式调整及早期干预等多维度策略去整体预防,延缓进展,提高生活质量。